养猪业在未来十五年内发展的四大重点

2021-04-30   养猪业 未来 十五年

近期,农村农业部频繁并密集的发布对养猪业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,根据十四五规划,各文件中都能体现对猪产业连续性的影响,我们从各文件中提取了相关政策的要点并绘制成连续性的时间结点,予以我们养猪业在未来十五年内的发展参考。


111.jpg


一、抗疫防控,稳定增产,时间线:2021~2025


1.抗疫防控是一个长期产业链综合的防控,在《2021-2030中国农业展望报告》中明确出未来5年生猪产业主要任务仍是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、提升生猪产能。目前虽然最长的“猪周期”仍未完全结束,市场还是有轻微的波动,但据业内人士预估,未来两年的猪市基本呈现探底状态(位于猪周期末端),至2023年左右会开始新一轮的猪周期。


2.在2021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上,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对今年的猪肉价格及预期做了评估,预计年中(6、7月份)生猪存栏有望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,之后再过4个月左右的时间,每个月的出栏量也会逐步恢复到常年的水平。


2021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-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18万头、生猪存栏4.16亿头


3.2021年5月1日,全国范围将正式开展实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(5个大区)


(一)北部区。包括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8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。 


(二)东部区。包括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南等6省(直辖市)。 


(三)中南区。包括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6省(自治区)。 


(四)西南区。包括湖北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6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。 


(五)西北区。包括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等5省(自治区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。 


分区防控的政策预示着在未来约5年时间里,以上的几个大区内的各个省份,将会把生猪产业在各个大区内形成固定的供销产业循环。


例如东部区中的河南,省内可能会形成猪产业链外,其生猪供应量大的特点,让河南除了供应省内的猪市场外,可能经过屠宰后的白条猪肉,会在未来几年供应至上海和其它的几个东部区省份。防控大区的形在不仅有利于防控,还有利于各省份发挥其猪产业的优势和产业转换和升级,形成大区内新的猪产业格局,并区域性的稳定好各自相应的产业调整,同时稳定大区内市场供应。


二、生猪生产,时间线:2021~2030


1.生猪供应


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(2021-2030)》指出2030年预计国内生猪供应预计为7.13亿头、5998万吨。猪肉人均占有量将达到42.13千克,总体消费量将达到6098万吨。


2.饲料供应


养殖业和饲料工业保持对大豆的旺盛需求,预计2030年大豆消费量达到1.27亿吨,年均增速0.9%。饲料用大豆保持以进口为主的格局,2030年进口量预计达1.1亿吨,年均增速1.0%,明显低于过去10年中7.4%的年均增速。


2030年,全国玉米总消费量将达到3.32亿吨,年均增长1.4%。进口短期增加并将突破配额数量,之后将有所回落,预计2030年,进口量为650万吨左右。


三、猪肉冷链物流领域,时间线:2021~2025


自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标准体系在2016年成立,这也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第一个国家专项规划。时过五年,新一阶段的猪肉冷链物流领域在2021年将会近一步对该体系进行完善,同时将会在今年以后推近法律在该领域的标准化上进行衔接融合,规范该领域的行为准则,形成强化标准监督,落实到责任主体,特别要关注的是《生物安全法》在此领域的融合应用。


猪肉冷链存储和物流是目前阶段分区防控工作中,从运猪到运肉,在大区中生猪产业链中的一个较大的改变,在大区中各个省份都会集中的出现标准化、现代化猪肉冷链存储和物流体系。


四、种猪种源领域,时间线:2021~2035


我国现有地方猪种83个,这些年来,我国建设了62个国家级地方猪保种场和保护区,开展了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,应该说实现了应保则保。同时,以用促保,利用地方猪种培育了30个新品种和配套系。2009年启动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,目前是第二个阶段。


2021年已开始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,加大本土种猪种源保护。同时进行大规模主导品种联合育种和推进地方品种开发利用(生猪主要聚焦瘦肉型品种和地方品种)。在此期间会引导构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+国家核心种公猪站+国家生猪战略种源基地三位一体的育种新格局,建立高效的智能化种猪性能测定体系,加快全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新技术的应用。


分享:
0